芋頭賢拜-陳朝豊
身為「芋頭賢拜」的陳朝豊先生,今年77歲,除了具有超過30年種植芋頭的經驗,更是大安首位芋頭產銷班班長。當時大安的農民大多數以種植水稻為主,陳朝豊也是其中之一,後來在岳父的建議下改種芋頭。陳朝豊認為種植芋頭和水稻一樣,都得靠天吃飯,照顧得好收成就會好。大安因為地理位置靠海,有所謂的「海口風」,其氣候和土壤條件較不利農作物生長,但大安芋頭卻能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培育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口感,進而成為全台知名的芋頭產地。
陳朝豊是催生大安芋頭產銷班的重要推手,「那時候光是大甲農會有6、7個芋頭產銷班,我們想要有人可以一起交流,才會建議創立芋頭產銷班」陳朝豊說。另一方面,產銷班對農民而言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一般農作物收成後,都是由菜販收購,價格比較不穩定。但自從有產銷班以後,就有公定的合理收購價,對農民而言是一層保障。雖然有芋頭產銷班幫忙銷售,但陳朝豊認為,芋頭的品質要顧好,才有競爭力。大安芋頭產銷班從民國103年成立迄今,種植面積已從70甲亦擴大到200甲,顯示在產銷班和農民互助合作下,除了增加農民生計以外,亦取得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的信任。
從農民種植到採收,產銷班收購販賣到消費者購買,一顆芋頭背後需要付出許多人力。陳朝豊提到:「種芋頭最困難的部分在人工,從播種、除草到施肥,很多工作都無法用機器取代,都需要人工親手施作。」和種植水稻已全面機械化不同,目前種植芋頭的過程主要還是依賴人工,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分株」,需要移除一顆芋頭旁邊分支長出來的小芋頭,用來做為下次種植的幼苗,而這是無法由機器取代的。雖然種育苗改良場已在著手進行以機器播種以及農藥方面的研發和改良,但是農村年輕人人力外流、農業人口老化,務農者年邁漸漸不能負荷粗重的農活,陳朝豊不免對此狀況感到擔憂。
陳朝豊和大安芋頭產銷班對自己生產的芋頭很有信心,以他種了30多年芋頭的經驗,說到他們的芋頭每年都會「參加比賽」,都獲得不錯的成績。從芋頭的外觀、重量,到芋頭內部的紋理都是評選的範圍內。「外觀兩端尖尖、中間圓圓胖胖,吃起來香、Q、鬆,就是好的芋頭!」陳朝豊開心跟大家分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