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場-黃毅弘

今年52歲的黃毅弘,大安區東安里人,畢業於嘉義農專畜牧科。其家族自民國64年開始經營「東安水稻育苗場」,供應大安及鄰近鄉鎮部分水稻的秧苗,每年平均供應面積約數百多公頃,稻米品種主要以稉稻品種為主和少部分的秈稻品種。黃毅弘仔細地說明種植秧苗的步驟:「種榖經長時間低溫烘乾,在經過農政單位抽樣檢查合格後成為育苗種子。接著要配合農民在插秧播種的季節,培育秧苗,種子經過浸種、播種、催芽、綠化等等步驟,在綠化場地長時間的管理,待它們生長茁壯,才可把秧苗提供給農民。」如同現代農業的走向,育苗過程也有機械化的輔助,以補充人力的短缺。但許多環節是需要透過育苗者本身的經驗判斷,例如收割稻米的品質良窳,是否適合用來育苗等等。
水稻的種植從秧苗開始,需要翻耕田、插秧、灑肥料、噴農藥,最後才能收割。育苗作為首要之重,也是農民取得產銷履歷的重要關鍵。「農會的產銷履歷,我們是最源頭的,如果有客戶是做產銷履歷的米,我們會幫忙做紀錄。」黃毅弘說。提供優質的秧苗,讓農民能安心地種植、後續申請產銷履歷時,也能清楚溯源。透過嚴格把關、悉心管理,讓黃毅弘的水稻育苗場所提供的秧苗,能取得大安區種稻農民信賴。